“大家动作要快点,潮汐涨得快,我们要赶在潮水漫上沙洲前完成海草床调查工作。”凌晨5点,雾气萦绕的海面上出现了一群忙碌的身影,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(以下简称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)生态调查人员正在开展海草床生态系统调查工作。
据悉,海草是生活在海水中*的高等被子植物,可以吸收海水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含碳化合物,是全球蓝色碳汇的重要贡献者,被称为“海洋之肺”。同时,海草床具有净化海水、稳固近海底质和海岸线的作用,与红树林、珊瑚礁并称为三大海洋典型生态系统。
广西海草床主要分布在北海市沙田半岛定洲沙背、下龙尾等地。为守护好“海洋之肺”,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,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从2006年起持续15年对广西海草床进行监测调查,了解掌握海草生长情况、健康状况和海草床生物多样性情况。每年的海草床调查分春、夏、冬三期进行,监测区域面积约为75平方千米,监测指标涵盖海草面积、种类、密度、覆盖度、底栖生物等。
因海草生长在海水下,当海水褪去才能清晰看到海草床的全貌,所以海草调查工作必须在*低潮时进行。而夏季海草床生态系统调查,受北部湾西南浪的影响,*低潮一般在凌晨时间。因此,调查人员必须早早出发并赶在海水淹没海草前完成调查工作。
由于海草床位于海上沙洲上,退潮时水深较浅,船舶不能到达。调查人员必须跳进没过膝盖的海水中,徒步半小时才能到达监测点。到点位后调查人员立即分成两组,一组沿着海草生长区域的边界踏勘,每隔5米-10米左右用GPS定点,用于绘制海草分布范围和计算面积;另一组则在随机选取的3个25厘米×25厘米的海草样方中,对海草进行株高、盖度等的测量,然后将样方中的海草连同底部约20厘米深的泥沙挖出,用筛网筛掉泥沙后,将海草悉数装入袋中,并将留在筛网中的底栖动物挑出装入样品瓶中固定。
下一步,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将对采集回来的样品进行处理、鉴定,完成秋季海草调查工作,科学评价和分析全年广西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及发展趋势,为管理部门制定海草床生态保护、修复工作规划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,同时也为蓝碳保护工作积极做贡献,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。
本文转载自中国环境报社,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,如有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!